1、前期價格波動不大,年底價格瘋狂攀升
從2017年Ⅱ類基礎油來看,僅在年后(2月下旬到3月初)有一小波備貨期價格小漲,4-7月價格震蕩走低,自8月開始價格呈現上行趨勢,特別是在11月份價格出現猛增,一月上調幅度高達800-900元/噸,不過在12月中旬價格開始回落。11月價格出現猛增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原油價格上漲帶動,另一方面是受國內和進口資源供應緊張影響。12月中旬市場漲勢放緩,再加上部分煉廠裝置恢復開工,以及下游前期均有備貨,處于消化中,加之市場價格下跌,下游采購積極性放緩。
2、3月進口量創歷史新高,整體來看對外依存度有所減弱
縱觀2017年1-10月進口量來看,最高值出現在3月份,一般來說年后有一波備貨高峰期,貿易商進口積極性得到提升;6-8和10月份進口量都偏低,一方面是因為煉廠檢修或減產影響,另一方面是由于國內市場成交情況并不十分理想。整體來看,2-5月進口量都在25萬噸以上,7、8、10月基礎油進口量維持低位,在16萬噸左右。1-10月份累計來看較去年雖有小幅下落,說明國產資源高粘度油產出不足,對于進口資源仍有一定依賴性。
3、產能增速放緩,未來二類產能仍呈增加態勢
2017年來看,煉廠裝置投產速度有所減緩,2016年新增產能較多,中海油氣泰州和清源方宇分別有60萬噸/年加氫裝置投產,給市場注入新的二類資源供應。據悉2018仍有新增煉廠投產計劃,不過大多數集中在地方煉廠。目前中字頭旗下煉廠裝置大多以生產二類基礎油為主,一類基礎油主要以大連石化和上海高橋,品質最佳。
隨著潤滑油要求不斷得到提高,對于高端基礎油需求不減,三類基礎油目前國內市場生產寥寥,大多以進口資源補充,據悉二類煉廠地位在未來市場中的地區仍難以被取代。